6歲的楊楊患有孤獨癥,平日鮮少與人交流,見到陌生人會非常緊張,即使和家人之間也很少主動說話,仿佛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樣。
“2015年起,我們為楊楊申請了貧困殘疾人兒童搶救性康復,為她提供免費的康復訓練課程,如今孩子的情況大有好轉。”李娟是曹山街道的一名殘疾人專職委員,和楊楊建立“一對一”的精準助殘幫扶后,李娟就經常上門幫助楊楊和其家人解決各類問題。如今,經過約兩年的康復訓練,楊楊已經可以接收簡單的指令。“拿起手機給她拍照,她還會主動擺姿勢呢!”李娟說。
孤獨癥兒童是一群特殊的群體,對他們的救助和普通殘疾人大不相同。他們不聾不啞,卻對外面的世界充耳不聞;他們的眼睛清澈明亮,卻對外界視而不見。他們被稱為“星星的孩子”,然而在這個美麗名字的后面常常與刻板的行為、語言能力弱、社交能力差等標簽掛鉤。
為了幫助這些孤獨癥兒童,龍子湖區殘聯通過開展志愿者服務及“一對一”精準幫扶的方式,讓孩子們逐漸打開心扉,盡量融入社會。近日,蚌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點亮星空”志愿服務隊來到龍子湖區殘聯,為6名孤獨癥孩子送上了電子琴和愛心玩具、拼圖、畫板、光盤等物品,希望孩子們通過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形式的介入,去認知奇妙的外部世界,幫助孤獨癥兒童回歸社會、融入社會。
竇晴晴是“點亮星空”志愿服務隊的一名成員,也是蚌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大二的一名學生。利用自己的專業所長去幫助有需要的孩子,這讓她覺得非常有意義。“和孤獨癥兒童的家庭實行一對一對接,為孤獨癥兒童鞏固康復訓練,為家長提供心理疏導。”竇晴晴告訴記者,如今志愿者服務隊已經有隊員20人,大家都是精神醫學系的學生,平時在課余時間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希望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來幫助更多的孤獨癥兒童。
記者從龍子湖區殘聯獲悉,該區通過開展一系列志愿活動,豐富了殘疾人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增強了人們的扶殘助殘意識,讓全社會更加理解、尊重、關心和幫助殘疾人。“比如開展區殘健同樂趣味運動會,來自轄區各街道的50名殘疾人朋友們與財大、蚌埠學院等50名助殘志愿者參加了殘健同樂趣味運動項目,展示了殘疾人體育的獨特魅力和他們超越自我、永不言棄的精神。”龍子湖區殘聯負責人介紹,開展各種活動有助于殘疾人樹立對生活的信心,不僅呼吁全社會支持關愛殘疾人,也為殘疾人送去了一份關懷和溫暖。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