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與大家分享的「心智解讀訓練」均是協助發展自閉癥孩子社交技能的方法,這兩種教導方法均以上述教導原則作依歸。
巴龍等人認為自閉癥孩子的溝通和社交障礙,與他們不懂運用心智理論有關(Baron-Cohen, 1985)。
因為不懂得運用心智理論,孩子缺乏辨別情緒的能力,以及缺乏對知識、信念及錯誤信念的理解能力。
一般孩子并不需要接受刻意的教導,便能自發地發展心智解讀能力,但自閉癥孩子卻無法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這種能力。無法自然發展心智解讀能力的自閉癥孩子只能透過特別的教導,才能學會運用這種能力。
要從日?;拥倪^程中,掌握對方的情緒、信念、期望及意圖,并作出適當的配合,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
西方學者嘗試把思維分為三個范疇,分別是﹕
·情緒 (emotion)
·信念 (belief)
·假裝 (pretence)
(Howlin, Baron-Cohen & Hadwin, 1999),
并把每一范疇分成五個由淺入深的階段。由于文章篇幅所限,現只用情緒范疇為例說明分層次及強調重點訓練的重要。
學者認為自閉癥孩子除了未能明白別人所想外,也未能準確地從別人的表情辨識基本的情緒,所以在社交的訓練上,辨認他人四個基本情緒便是最初的階段了。
下表節錄了Howlin等設計的訓練課程,當中以辨識與解讀他人情緒為主。他們強調在教導過程中需引領孩子辨識目標情緒的基本原則或特征,并運用了不同的相片和圖片作輔助。
例如在辨識基本情緒時,家長須明確教導孩子如何察看圖片中人物的眼、口、鼻的不同特點來決定圖中的人物是開心、憤怒、哀傷還是驚慌。
領域 |
層次 |
情緒(emotion) |
階段一 |
辨認相片上人物的四個基本表情 |
開心、憤怒、哀傷、驚慌 |
階段二 |
辨認圖畫內人物的四個基本表情 |
開心、憤怒、哀傷、驚慌 |
階段三 |
以情境來辨認情緒 |
開心、憤怒、哀傷、驚慌 |
階段四 |
以想象引起的情緒 |
開心、憤怒、哀傷、驚慌 |
階段五 |
以信念引起的情緒 |
開心、憤怒、哀傷、驚慌 |
開心 |
哀傷 |
驚慌 |
憤怒 |
近期西方及臺灣的研究結果一致顯示可透過由淺入深的階段式訓練來提升自閉癥孩子解讀別人心理狀態的能力 (黃玉華, 2000;楊宗仁, 2000)。
雖然這種方法能取得有一定的成效,但要讓自閉癥孩子把所學到的心智解讀知識類化到日常生活上,卻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難。
雖然「心智解讀訓練」較難令自閉癥孩子把所學會的原則和策略自發地應用在日常生活上,但其訓練方式與效果卻展示了教導這類孩子的方向。
筆者曾參考表一的訓練數據,加入信念領域作訓練課程,并加插了小組活動、角色扮演和恰當應對等練習。雖然孩子也較難自發地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上,但受訓孩子的家長及老師均指出參與訓練的自閉癥孩子之情緒控制較以往進步,他們能較準確地辨別自己和別人的情緒。
如能在教導過程中多用創意的游戲,并結合模擬真實情境的實習,孩子的學習動機會增加,對于所教的知識會牢牢記著,并有時會自發地向家長背誦有關概念的特點。
由于辨識別人與自己的基本情緒、立場轉換、知識引致知道等是思維的基本概念,因此,對于年紀較小的自閉癥孩子來說,心智解讀訓練可視作較基礎的社交與情緒控制技能訓練。
提供心智解讀訓練時,家長要注意以下的事項:
由淺至深 需要把概念由淺至深地教導。
視覺提示 在訓練的過程中,提供視覺提示如相關的圖片是十分重要的。
強調準則反復背誦 在訓練的過程中,需不斷強調辨識目標概念的準則,希望透過反復背誦而把這些原則植入腦內,作為辨識與理解別人行為的依據。
模擬實習 在訓練時,多用創意的方法,如角色扮演及模擬真實情境的實習等,讓孩子能把所學延展到生活上。
Baron-Cohen, S., Leslie, A.M. & Frith, U.(1985). Does the autistic child have a theory of mind? Cognition, 21, 37-46.
Frith, U. (1989). Autism : Explaining the Enigma. Oxford: Blackwell
Gray, Carol (1996). Social Assistance. In A. Fullerton, J. Stratton, P. Coyne and Gray, Carol(Eds.) Higher functioning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with autism. Texas: Pro-ed.
Howlin, P. Baron-Cohen, S., & Hadwin, J. (1999). Teach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to Mind-Read. A Practical Guide. West Sussex, England: Wiley Press.
Mayer Johnson, R. (1992). The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mbols books I, II & III. Solana Beach, CA: Mayer Johnson.
黃玉華(2000):心智解讀教學對增進高功能自閉癥兒童心智理論能力之研究,臺灣師大特研所碩士論文,臺灣。
楊宗仁 (2000):高功能自閉癥兒童的教育模式。特殊教育叢書(五十一) 國立臺北師范學院特教中心,臺灣。
數據來源﹕東華三院徐展堂學校 (版權所有)招麗儀女士﹕為東華三院徐展堂學校 教育心理學家編者注﹕本文曾應因家長對象之需要而作出編訂。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